>>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要闻报道
一株藜麦的跨国生长——自治区政协助力委员企业藜麦种植技术落地哈萨克斯坦
2025-11-14 10:12:07   来源:华兴时报

  “你瞧,这是去年从宁夏带到哈萨克斯坦的藜麦品种。”近日,自治区政协委员、宁夏绿峰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峰源”)董事长吴夏蕊手持一株藜麦向记者介绍,“现在它在阿拉木图州的盐碱地里长得可好了。”她手上的这株藜麦串联起了宁夏农业技术“走出去”的多年深耕路。

  故事要从2016年说起。当时,吴夏蕊带着自主培育的藜麦站上央视创业大赛舞台,让藜麦成为了大众瞩目的“明星产品”。

  2023年,借助欧亚经济论坛、中阿合作论坛的平台,吴夏蕊在哈萨克斯坦举办的商贸交流会上作了关于藜麦种植技术的专题演讲,与哈萨克斯坦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对方邀请绿峰源提供品种和技术指导。

  随后,在自治区政协的推动下,宁夏农业企业与哈萨克斯坦合作的“种子”迎来了“生长”契机。

  2023年11月,自治区政协主席陈雍带领部分自治区政协委员、企业家代表访问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吴夏蕊随行前往。

  “中亚地区水资源匮乏,我们的节水灌溉设备和技术,能够有效缓解他们的用水压力。”吴夏蕊说,绿峰源积极加强与到访国家相关方面对接,促进在技术方面的互动交流。

  此次出访不仅让宁夏企业近距离了解了中亚农业市场的需求,更增加了绿峰源与哈萨克斯坦交流的频次。2023年11月27日至28日,哈萨克斯坦驻西安总领事克拉巴耶夫·佐齐汗一行前往绿峰源等企业考察;当年12月12日至14日,由哈萨克斯坦农业部科学与教育中心主任卡森诺夫·鲍尔詹率领的哈萨克斯坦农业部科学与教育代表团来宁考察了绿峰源等相关企业。

  “宁夏企业的中亚伙伴‘朋友圈’不断扩大,绿峰源积极联合本地及周边省(区)的农业企业,借助与中亚国家互惠交流的机遇‘抱团出海’,力求在农作物种植、盐碱地改良、高效节水等技术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吴夏蕊说。

  走访过哈萨克斯坦广袤土地后,吴夏蕊更加明确了合作的方向:不仅要解决眼前的盐碱地种植难题,更要为当地农民带来长期稳定的收益。带着这个目标,她带领团队制定了精准的技术方案——先是筛选高抗逆性的藜麦品种进行适应性种植示范,再搭配配套的种植技术规范,一步步提升盐碱地利用率;针对当地产业空白,发展新型高蛋白饲草种植与生产,还引入节水灌溉设施和精准滴灌技术,依据作物需水量与自然降雨调节灌溉节奏,逐步解决了干旱地区的种植痛点。

  技术落地后,当地农业的改变肉眼可见。藜麦的需水量仅为小麦的三分之一,轮作时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累积,实现节水30%至40%、减少化肥用量15%至30%。藜麦种植还带动了当地饲料加工、畜牧养殖等下游产业发展,预计能推动区域农业GDP年增长5%至8%,真正实现了从“技术输出”到“产业赋能”的跨越。

  在国外,绿峰源的业务从哈萨克斯坦拓展到中亚五国,去年又新增埃及市场,形成了覆盖多区域的种植网络。同时借助中欧班列的物流优势,哈萨克斯坦产出的藜麦和饲草还能运回我国国内销售。

  “让贫瘠的土地长出新希望,让更多农民获得更多收入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吴夏蕊说,种植藜麦只是起点,绿峰源想做的是让更多盐碱地产出粮食,让宁夏智慧被世界看见。

  在今年举办的第七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上,绿峰源成功签订4项国内外合作协议,自主研发的《盐碱地藜麦种植方法》专利技术,成功入选面向阿拉伯国家的500项先进适用技术合辑,同时入选科技部2025年面向“一带一路”国家可持续发展技术清单,宁夏农业技术的“含金量”得到广泛认可。

  一株藜麦的跨国生长,让以绿峰源为代表的宁夏农业科技企业阔步走向国际舞台,也让宁夏藜麦在哈萨克斯坦的盐碱地上长出希望,为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记者 李 莹) 


【责任编辑】:包瑞